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学习体会
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常广庶
经过本次培训一周的学习,收获很多,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一定要牢牢抓住“特色”二字
在此次培训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几乎所有专家都有意或无意地强调了“特色”对于学校的重要性。北京市教委的黄侃教授更是明确提出,对于一个高校来说,“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质量”。青岛科技大学就是牢牢抓住了橡胶这一传统优势学科,现在已成为国内橡胶领域的佼佼者;中国农业大学则牢牢抓住了农业生产和经济这一龙头,在农业领域成为国内一流大学。
而反观我校,坦率地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校逐渐迷失了自我。自从1999年我校由原航空部划归地方管理以后,一方面我校没有真正融入河南省的地方经济建设当中,而另一方面,却又与中航工业集团渐行渐远,丢掉了我们本应该大力加强的“航空”特色。幸运的是,以梁书记、李校长为首的校领导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因而我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校的发展特色就是“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可以说切中要害。
对于我们工商管理学院来说,今后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突出我院特色方面。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注重发展与航空经济管理有关的学科领域,引导广大教师在航空经济管理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形成我院在航空管理方面的学科优势。
2、人才培养:抓住郑州航空港建设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努力培养为航空经济发展服务的学生,真正凸显我院在航空经济方面的人才优势。
3、社会服务:积极鼓励和推动广大教师为中航工业企业以及郑州航空港建设提供服务,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智力优势,展现我院在航空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水平。
二、一定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质量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所有专家都强调了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无论是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大学,还是青岛科技大学这样的地方院校,都无一例外地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因为他们都非常清楚,人才培养才是一所大学最根本和最崇高的任务,无论他们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和成绩,归根结底还是要落脚到人才培养这个“牛鼻子”上。
而反观我校,坦率地说,少数教师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是不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上课比较随意,存在课件陈旧、照本宣科等现象;掌握课堂能力不强,学生评教分数较低;不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或了解学科前沿,没有给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和理念,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教学督导有时不够深入,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我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先进高校仍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因此,我校和我院今后应当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加强课堂教学的督导,抽查教师的课件、教案、教学大纲等教学准备情况,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掌握学科前沿,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
3、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分期、分批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去,包括中航工业企业和地方企业,以加深教师对企业的了解,这样教师讲课才能生动、切合实际。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管理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常天德
一、人才培养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也是教育价值的根本取向,更是现代教育的目标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应该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和欣赏学生,从环境氛围、行为习惯、思想情感、学习方法等方面反复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教育和关怀帮助下,循序渐进,逐步向健康成长和全面发的道路。
一切教育活动应当围绕培养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素质教育,使通识教育和专业教与相结合,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交融,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教育思想体系到教育摸式都在经历着变革,如何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国情,更快地促进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如何培养出更加顺应中国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问题,不少高校都在进行着积极地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中,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就取得了一定效果。面对高等教育全球化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冲击,而因材施教,采取内容“少而精”、扩大国际化视野、加强跨文化沟通;从学生学习满足度、就业形势提出更大的挑战,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如培养模式过度专业化倾向、教学方法以知识讲授为主、高水平教师在本科教学中投入不足、教学管理 “一刀切”现象、大学生普遍缺失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等问题,构建了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构建并实施了三层次批判性思维训练体系,并培育了大量配套优质教学资源;初步建立了适应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的新型教学运行机制,将传统“从一而终”的刚性培养模式变革为可定制的自主学习模式。始终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是深化基于通识理念的专业教育改革,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完善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重构和优化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加强专业选修课程建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继续开发学科前沿课程和交叉课程,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完善教学组织与管理,使学生能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并最终实现自主性学习。
二是实施“十百千”课程改革工程,带动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课程质量;打造“十门”精品MOOC国际课程:推向国际性的在线课程发布平台,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南京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试点“百门”课程教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积极尝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模式,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推动“千门”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实现课程全覆盖。
三是构建南京大学“一二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
四是全方位建设教师教学发展支持体系,提高本科教学师资水平,
加强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国家级教学名师、院系杰出课
程
教授为主要力量、实力雄厚的教师培训、教学咨询队伍,并通过这支队伍带动各院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中国农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成功的经验,在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与实践值得学习借鉴。围绕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有知识是指通过学习思考学习与思考得到谋生的知识、生活的知识;有能力是指通过学习与锻炼,具备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倾听表达的沟通能力、达观抗压能力;有责任感是指通过教育与熏陶,使学生有爱心,为自己着想也能为他人着想。
按照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大专生以职业技能为主,本科生教学型大学以职业教育为主,研究型大学以通识(博雅)教育为主,硕士生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博士生以学术型人才为主。
在育人方面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的责任感、教学设施条件和教学与教育制度,包括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学业管理、校风学风、课堂外活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转专业方面大胆改革,不设置任何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更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三、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是凝练学科特色,搭建学科平台。加强科研人才培养,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加强交流合作,加强校企融合工作。开展学术活动,培养锻炼科研团队。设立专业带头人制度,落实学校“蓝天人才计划”。根据学院科研现状与特点,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科研兴趣与科研方向,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院科研方向。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研究生课程模式和授课方式,对研究生研究方向和特色优势进行凝练,加强研究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培养质量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学生思想动态监测体系。
加强网络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二课活动。
五是充分调动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细化学生发展指导,推进学生就业工作,加大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全力推进全员育人的局面形成,要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机密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围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本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寻求真理、完善自我,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优秀科学文化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体,从而能够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之中,在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物流学院党总支书记 陈宝杰
7
月29日
至
8月
2日
,我参加了学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受益匪浅。培训期间聆听了钟秉林校长的“大学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柯炳生校长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金灿荣教授的“国际发展环境与我国外交战略”、谈哲敏校长的“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展立新教授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杨学义校长的“高水平大学需要一支什么样的管理干部队伍”、马连湘校长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黄侃的“北京高等教育新思考”。培训期间还参与了分组讨论。培训专家们博古论今、专业分析、精辟论述、科学展望使我在短时间内享受了精神盛宴,使我增加了知识、更新了观念、扩展思路和视野。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小组讨论中与同事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可谓是收获很多,受益匪浅。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每一个管理干部成长的必备条件。杨学义校长在培训中指出:要多读书,读好书。农耕时代,读几本书够用一辈子;工业时代,读十几年书够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够用一阵子。要终身学习,随时读书,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我作为党务管理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更应该把不断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仅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还要不断提高科学的工作方法,把自己打造成为“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综合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的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组织赋予我的各项任务,才能履行好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能和使命。
二、通过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紧迫性
这次培训中,每场报告都很精彩,尤其是对照杨学义校长的“高水平大学需要一支什么样的管理干部队伍”中对中层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我还有一定的距离。杨学义校长指出:作为中层管理干部,要有主动开展工作的谋略,要把身子沉下去,让问题浮上来;要懂政策、勤动笔、会调研,要抓住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要有凝心聚力、团结合作的本领;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还要有勤于学习思考的习惯、超越自我的境界。要牢记“三个防止”,避免“四个不到位”。对照自身的实际工作,发现自己在一些工作上确实还存在报告中所列举的情况,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尤其学校目前面临着创建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的艰巨任务,自己作为物流学院的党务负责人,责任更为重大,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通过培训,使我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
参加这次学习培训,我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与理解,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一方面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者,应当积极投身实践,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中,要始终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头脑和一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恒心;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执行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要求;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成长、发展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把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心中,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搭建宽广舞台。特别是青岛科技大学马连湘校长的报告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青岛科技大学前期发展与我校比较相似,尤其在从化工部划归地方后经历了一段较为困难的发展历程。但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师生一心,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把青岛科技大学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尤其在就业创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提出的“一体两翼三化”模式非常值得借鉴。所谓一体指“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两翼指“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三化指“就业指导全程化、市场开拓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化”。反思我校就业创业工作,应注重质量控制过程,人才培养质量是长期发展的根本要求,没有以此作为基础,即便目前达到了较高的就业率,但社会声望和认可度也会因为人才质量问题受到影响。所以我校就业创业工作应前移,学生一入校就注重其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全过程的培养,这才是长期发展之路,也是作为一名总支书记应该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必须更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方向和定位,找准发展的亮点、难点和重点,制定出符合物流学院实际的发展规划。钟秉林校长的报告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发展规划的制定,把握发展趋势是关键,更新发展理念是先导,明晰发展定位是基础,突出发展重点是关键。物流学院目前正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之所以把成立物流学院,就是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这一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做出的战略决策。作为物流学院党务负责人,倍感压力与责任。而要完成校党委交给的任务,首先必须科学绘制物流学院发展的蓝图。钟秉林校长的报告为我们制定物流学院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物流学院五年后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学院,发展定位是什么,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什么,如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检验,五年后物流学院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物流领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社会的认可度如何,等等,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我们的规划才有科学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总的来说,学校这次培训,领导非常重视,组织部对学习培训内容精心安排,针对性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受益匪浅。参加这次学习培训,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既增长了知识,拓宽了工作视野,又学会了好的工作方法,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培训所学积极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和物流学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心得
人事处副处长 陈建辉
2016
年7月28日
至
8月
2日
,我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此次培训起点高、视野开阔、组织良好,既有知名高校校长,又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官员,既有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又有国际形势与外交战略,报告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专家讲座精彩,收获颇多。
在培训期间,结合本职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和认识:思想理念作先导、战略规划为前提、人才培养是核心、人才队伍是关键、执行落实是基石。
一、思想理念作先导
在具体工作中,思想和理念看不到摸不着,但每件具体工作背后都是不同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思想是保守还是解放,理念是先进还是落后,对于决策者至关重要,对于执行者也不可偏废。决策者的思想理念决定影响工作的方向和走向,执行者的理念则直接影响具体工作的执行效果。
二、战略规划为前提
思想理念的外在体现的最好形式是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对于国家、集体和个人都非常重要。没有战略规划就没有目标指引、没有方向路径、没有工作边界。战略规划是明晰发展思想理念、树立发展目标、协调集体合力的最好方式。
三、人才培养是核心
无论对于国外还是国内高校,无论对于知名还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都是高校的第一要务。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要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是核心工作的地位,并从规划、制度、执行、资源等各个层面体现并落实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地位。将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地位意识深入到全校教职工生。
四、人才队伍是关键
无论对于高校还是其他各类组织机构,人才队伍都是推动发展的关键要素。没有人,什么都做不了,没有优秀的人,什么都做不好。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发展要素的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来建设。南京大学谈哲敏副校长的报告中指出当前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失衡、失职、失范、失训、失规、失爱等问题,现象表现在教师身上,但根源在于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出了问题,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地位没有得到落实。
五、执行落实是基石
好的思想理念要体现在战略规划中,好的战略规划需要机制制度的保障,好的机制制度需要合适的人来执行落实。任何一个目标的完成需要一件件具体工作来实现,因此执行落实是规划制度目标任务的基石。
执行落实在上要有良好的机制制度作保障,在下需要具体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业务素质。
学校成立督办科就是强化执行落实这一工作基石的机制创新,而不断加强教职工培训和高素质人才引进,是不断推动更好执行落实的人才基础。
此次培训高屋建瓴,不断从工作角度拓宽了视野,更新了发展观念,强化了综合能力,而且加强了相互沟通,增强了内部凝聚力,对于今后开展本职工作帮助极大。建议学校将该培训项目作为常规项目年度开展。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班学习心得
理学院院长 程少华
2016
年7月28日
至
8月
2日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2016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为期一周的专题学习研讨,亲身感受到了国家行政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聆听了著名专家教授学者的教诲,学到了很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政策、知识、理念和经验做法。一个星期的短暂学习培训,内容精、形式新,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体会深刻,必将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这次学习培训也使我切身感觉到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领导对领导干部教育的高度重视、组织严谨和要求严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体会
1、促进了交流,增加了友谊
本次专题培训有学校领导和学校各部门中层干部160多人,分八个学习讨论小组,在一周的学习、讨论和课余活动中进行了充分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增进了友谊,为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2、精心设计课程,培训安排紧凑,内容涵盖广,形式丰富多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安排了系统的学习内容,挑选了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学习方式上有专题报告、案例教学、经验交流、分组讨论和个人自学等。整个学习期间,形式丰富多样,共听取专题报告(讲座)8场,分组学习讨论1次。专题报告(讲座)学习内容涵盖面广,既有大学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也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国际发展环境与我国外交战略,还有高校领导干部素养与领导能力提升等系统知识。主讲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务实的作风,尤其是治学严谨、平易近人的态度,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另外还组织学员参观了卢沟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历史,牢记使命,加深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复兴之路的学习了解和认识。
3、培训纪律严明,遵纪表现良好
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加强和完善学员的管理工作,确保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在《2016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手册》中将学习纪律和管理规定印发给学员学习。在开班仪式上,培训部主任许玉乾
和班主任
老师余海波要求全体学员转换角色,适应环境,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以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员守则》和学院规章制度,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管理。在学习期间严格自律,没有出现迟到早退及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二、主要收获
通过一个星期紧张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与实地考察,我深深感到此次学习培训:课堂教学理论讲授有深度,讨论交流联系实际有启迪,实地考察大开眼界有收获。培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熟悉理解了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手段和方法,并对如何提高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干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了更深层的分析和思考。此次学习培训使工作能力得到的提升,必将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充实了知识,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学习期间,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
教授《大学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展立新教授《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
教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南京大学副校长
谈哲敏
教授《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青岛科技大学校长
马连湘
教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等有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政策、知识、理念和经验做法。使我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正在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高校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学与不学的确不一样,如果用已有的知识,根本回答不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感觉自己未知的领域还很多,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充实自己,才能增长才干,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否则,我们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紧迫感
我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多年,像这样能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能亲自聆听知名高校的领导、专
家
教授与学者的教授也是第一次,他们的讲授全方位、多视角,紧扣时代发展步伐,紧扣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的确让我获益匪浅,深受启发和鼓舞。平时忙于工作,对工作职责以外的高等教育知之甚少,有时甚至认为我们学校各方面都比较不错了,满足于岗位职责要求的工作,对全国的高等教育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这次能有机会出来学习,在聆听了领导专
家
教授学者的讲授,找准了自己的差距,学习了重点高校的先进治学理念,先进的办学经验,我们要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奋力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才能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因此,一个星期的学习培训让我既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又增强了努力工作,为加快学校发展恪尽职守,尽心尽力的信心、责任心和紧迫感。
3、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干事创业的决心与激情
培训期间,还聆听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
杨学义
教授《高水平大学需要一支什么样的管理干部队伍》,中国人民大学
金灿荣
教授《国际发展环境与我国外交战略》等报告,在政治阅历、管理能力等方面加强了培养和锻炼。因此,我作为学校中层干部的一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综合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的综合型干部,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才能应对新形势、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一个星期的学习培训经历是我人生路上的加油站,是我干事创业的助推器,是我一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次学习培训使我的思想得到了碰撞,理论知识得到提高,理念得到了更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得到了强化。我将把这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岗位上,真正汲取丰富的政治业务营养、开阔视野、增强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强化自身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好本职作用,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
提升自身管理和业务能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心得
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郭晓琴
2016
年7月29日
至
8月
2日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在国家教育行政学校举办的“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聆听了钟秉林、金灿荣等高等教育专家的八场专题讲座,在大学发展规划、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高校管理、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坚定了信念。培训结束之后,经过对培训内容的复习和思考,总结培训心得体会如下:
一、对大学发展规划与内涵建设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思考
培训的第一场讲座是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教授所做的《大学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钟教授讲到了科学谋划和内涵建设。学校的发展规划要与发展环境相结合,制定实现目标的框架、方向和路径。我校的发展规划要“立足航空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明晰发展定位(争取地方特色骨干大学),突出发展重点,紧抓内涵建设,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明确发展思路,通过目标制定和制度建设,为学校内涵建设指明方向保驾护航。
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好大学是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用钱堆不出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设,在聘任、考核、职称评聘、培训等方面有公平的激励的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强调学术规范和团队精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与教师职业拓展能力;优化队伍结构和改善生活待遇等。同时学校要为人才培养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大学的软资源,通过党建、思政、学生工作、导师制等方式,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管理干部素质和责任感得到提升
原北京外国语大学书记
杨学义
教授所做的《高水平大学需要一支什么样的管理队伍》专题报告令我受益匪浅。
杨
教授提出的“五力合一”形象地揭示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精髓,“正职出决策力,副职出协调力,处级出执行力,班子出和谐力,教职工真给力”,是一个资深高校管理干部把自己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的真情传授。通过这次讲座,我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干部素质,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的管理非常重要,学校的各项发展规划都是要通过学校管理干部逐级执行和组织实施,执行和实施不仅需要好的态度,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如何凝心聚力落实学校的每一项发展规划是我们全体中层管理干部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管理干部的素质直接决定和影响了高校的发展。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是发展方向,管理干部要讲政治、精专业、懂教育和善管理。
三、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
教授在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方面的讲座,分别从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方面介绍了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自身分管的工作,我主要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机制,并且一定要出台能够吸引优质生源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和很少量的研究型人才,硕士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硕士生的学术要求不宜过高,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硕士的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几天的集中培训和讨论思考,我近距离领略到了大师大家的风范,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现状有了系统的认识,对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增强了自己作为中层管理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管理能力。这次的学习效果要体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善于思考谋划,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为我校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心得
经贸学院副院长 郝爱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在这种形势下,郑州航院如何深化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通过在教育行政学院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培训,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本人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郑州航院要突破困境,关键在于抢抓机遇,只有通过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发展关键词就是“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近几年来郑州航院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多方面原因,郑州航的建设和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与困境,诸如办学定位不明确,学科布局不合理,办学特色凝练不够;服务社会和区域的机制不完善,服务功能发挥欠佳;办学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郑州航院的发展。
二、高校发展关键要有好的制度,要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开放式发展中,大学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制度的竞争。世界上很多一流大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其有健全的、长效的、动态的制度作为保障。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有利于大学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大学是一个牵涉各方的复杂系统,只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用制度处理大学的各种关系,才能促进大学有序、和谐与稳定地发展。高校和其它的社会部门不同,它的权力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是行政权力,一是学术权力。行政和学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都具有某种权力,只是分工不同。行政权力由各部门领导来行使,学术权力则由各学科带头人行使。二者有交叉融合,也有冲突矛盾。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便成为管理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大学的领导者很可能又是学术上的权威,这一部分领导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学术权力。这样就可能出现某些领导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寻租的行为。例如,在争取重点学科、资源的配置方向等方面向自己所在的学科倾斜。没有适合高校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目前,在协调二者关系时主要是靠决策者的品德素质,有一定的道德风险。要想规避这一风险,王校长认为应该建立相应的学术委员会,建立讨论交流机制。让行政权力有所制约,并能为学术权力服务,而不是凌驾于学术之上。
三、高校发展关键在领导
惟有切实强化科学发展总揽意识、育人为本意识、和谐校园意识、教育创新意识和教育国际化意识,才能真正迎来高校科学发展的春天。
四、学校如何航空特色发展的思考
“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办学特色是郑航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郑州航院特色发展,从层次上看包括特色院系、特色学科、特色专业,从功能上看包括人才培养特色、科研特色、服务特色和文化传承创新特色。
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郑州航院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郑州航院的立身之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形成人才培养特色。郑州航院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借鉴中国农大、南京大学的成功经验,着力调结构、着力推改革、着力强学科,打造郑州航院育人特色。一是着力调整郑州航院专业结构以形成育人特色。建立评估监控机制,对新办航空特色专业实行合格评估、专项评估。对老专业建立预警退出机制,通过专业结构调整,聚焦重点和优势,压缩“平原”,多建“高峰”,集中建设好与郑州航院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二是着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形成育人特色。做大做强郑州航院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以形成育人特色。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从河南地方经济的要求出发,加强培养实务人才。
2、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郑州航院科研特色
科学研究是郑州航院高的重要职能。郑州航院从体制机制入手,抓好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要素配置、创新绩效评价三个环节,打造郑州航院科学研究特色。一是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科研特色。快落实建设方案,加强绩效评估,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推动高校与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面推进应用研究与产业需求对接,探索形成稳定的、制度化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具有各校特点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形成科研特色。建立和完善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逐步形成竞争性项目和稳定支持有机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创新要素配置,将资源向高校特色和优势研究领域汇聚,打造郑州航院科研特色。
3、深化合作共建,形成郑州航院鲜明的“航空经济”服务特色
服务社会是郑州航院发展之基。提升服务能力应突出服务的“航空领域特色”。一是通过紧扣发展需要形成服务特色。郑州航院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为合作基础,与企业开展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与政府合作共建,实现空港实验区优势特色产业和郑州航院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对接,不断壮大特色服务领域。二是通过郑州航院转型发展形成服务特色。郑州航院以应用型为办学方向,通过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进一步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作用,推动郑州航院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在转型发展中形成服务特色。
“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
学习体会及思考
信息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春灿
为进一步加强处级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管理干部作风,提升管理干部工作能力,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根据学校2016年工作安排,学校党委于
2016年
7月
28日
~
8月
2日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了2016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对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增长了理论水平,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培训的体会及思考总结如下:
一、增强了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对处级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新任处级管理干部进行培训,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对处级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管理干部培训,是干部成才成长的需要,是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为党的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证。目前学校正处于打基础上台阶阶段,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决心带领全校广大教职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而快速发展既需要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有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管理干部。而要培养一批这样的管理干部,就必须对其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为学校各项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证。因此,这次处级管理干部培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时代重任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是每一个管理干部成长的必备条件。作为处级管理干部要扣紧时代的脉搏,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增强与时俱进的观念,要把不断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仅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还要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学的工作方法,把自己打造成为“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综合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的优秀处级管理干部。职务的升迁不能代表智慧的增加,不代表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逐步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增长智慧。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目前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出现,要不断进步,避免错误,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担当起组织赋予我们的重任,才能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为学校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增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
学校举办的这次处级管理干部培训班,旨在借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培训优势,进一步促进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处级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本次培训主题明确、内容针对性强、教学形式多样、日程安排紧凑、培训效果明显。通过参加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更加准确地把握了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标,更加全面了解国内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重要举措和路径,启迪了智慧、开拓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更新了观念、提升了能力,增强了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四、提高了处级管理干部的素质
听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学义的专题报告后,明确了处级管理干部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提高处级管理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意义。作为处级管理干部,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统领,做一名学习型的处级管理干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处级管理干部,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避免形式主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防止脱离师生,防止夸夸其谈,防止经验主义,不能凭主观办事。对师生要有服务的热情,工作讲原则、讲道理,不说“官话”、“套话”,切实为师生排忧解难。对工作充满激情,要有改革的锐气,工作有担当,要守纪律讲规矩。在工作中要学会理解沟通,班子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消除误解;要有大局意识,要顾全大局,不要本位;要融洽与师生的关系,多与师生沟通交流,热情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努力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以职业精神从事本职工作,这是我们工作的合格标准;要将自己事业理想融入工作,这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要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争取为我校争创特色骨干大学贡献更多力量。
五、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青岛科技大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探索的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做法对我们有启发教育作用。青岛科技大学从七个方面奠定创新创业工作的基础,一是突出学科特色,筑牢学校特色发展基础;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助力“双一流”战略实施;三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四是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六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深化政产学研融合;七是大学文化润物无声,打造学生鲜明烙印。学习借鉴青岛科技大学的做法,我们要树立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即要保障毕业生就业,积极引领学生创业;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探索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创建就业创业工作特色;要进行全程就业指导,营造全员参与就业指导的氛围;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教育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营造创业氛围,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有关制度,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创建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基地平台建设为支撑,积极推进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以政策服务为保障,努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就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标准,要科技创新,学科创业,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营造全员化、全程化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氛围,协同育人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六、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培训学习,为自己今后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增加了信心,而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一名合格的处级管理干部,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树立学校的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意识,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积极推动学校、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调,密切联系师生,倾听师生意见建议,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有乐于吃亏吃苦吃气的奉献精神,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多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作为处级管理干部就要能吃苦,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忍别人忍不了的事。要宽宏大量,学会包容,包容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包容是赢得朋友的前提,包容是人生的财富。包容不等于迁就和放任自流,包容别人的过错,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过,与人相处要学会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做到心理相容。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在工作中,要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头脑和一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恒心,带好本单位的班子,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拓展工作思路,要有创新精神,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处理好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领导之间的和谐,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了改革发展的需要,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用所学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际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学校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阔视野 提升能力 做出贡献
——参加学校暑期培训班有感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李庆丰
7
月28日
至
8月
2日
,蒙学校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时间虽只有短短一周,却收获颇丰,触动很大,对我的影响长远。
首先,这次培训如同一场及时雨,来得恰逢其时。正如梁晓夏书记在开班仪式上所讲,目前是学校事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期,此次培训是集中为大家精神上补“钙”、思想上充“电”、工作上加“油”,是提升处级干部自身素质的必要之举。
我们知道,现在学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不久前教育部刚刚废除施行了十多年的985、211建设和评价标准,新提出的“双一流”处于起步阶段,对高校的拨款和建设方式开始发生转变,各校包括教育管理机关都处于探索阶段,谁先搞清楚政策并拿出与之适应的措施谁就抢占了先机,这是全国大势。整个航空产业处于大发展时期,河南省要建设十所左右的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原振兴、河南崛起、富民强省的引领,这些是行业和地方发展带来的机遇,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特别是对于我这样新提拔的干部,通过一次系统的学习,无论对于理论水平提高还是领导能力升级都是非常有用的,既是现实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长远发展所需。
然后,谈三点体会。一是培训课程安排非常好,授课老师均为业界代表人物。大多数的授课教师都是校级领导,还以正职居多,高屋建瓴,视野开阔非常人可比,常给我醍醐灌顶之感。专家学者则遴选了学界精英,尤其是
金灿荣
教授讲述南海问题,各种数据信手拈来,有理有据,观点鲜明,既分析了症结所在,又给出结论推导,鼓舞人心,发人深思。比如柯炳生校长讲述中国农大转专业改革,是我们所想又怯于尝试的——虽然我们学校在转专业方面的改革力度已经超过一些大字头学校——不禁很是替中国农大的学生庆幸,赶上了农大人才培养改革的好时机,可以开心学习,带着兴趣学习感兴趣的专业。
二是课程安排形式非常丰富,横向纵向交叉,点面结合,考虑到了不同岗位学员的需求。有案例教学,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以本校为例,畅谈了中国农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举;有经验交流,南京大学谈哲敏介绍了南大在教学改革推行“三三制”的实践探索,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毫无保留介绍了本校狠抓特色发展、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收获;有专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三位专家分别讲述了自己对我国高教改革和高校管理干部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心得。此外,培训邀请到了知名国际关系专
家金灿荣
教授给学院做了形势政策讲座。
三想要重点说下青岛科技大学马连湘校长的授课感受。(一)青岛科技大学和我校出身较像,契合我校建设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的发展目标,“心有戚戚焉”。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是所有授课教师来源中唯一不是985、211的高校,原隶属化工部。1998年被下放山东省,不同的是,学校一方面能很快调整心态来适应环境,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成功升格大学;另一方面始终把握原有的行业特色,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全亚洲橡胶行业最大的人才培养来源,截止2016年8月,该校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2011年以来科研经费连续5年过亿元,累计达到9亿元。所以,相同的出身,现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比较才有学习对象,才更有内在动力。
(二)因为负责校园文化建设,所以侧重谈马校长在介绍本校创新创业中提到的校园文化。青岛科技大学始终清楚认识到自身定位,牢牢把握特色发展,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是提出“橡胶品格”。学校在66载的奋斗历程中,践行“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校训,形成了“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的优良校风,凝练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塑造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已成为青岛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可以看出,青岛科技大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就是“橡胶品格”。“橡胶品格”既是长期浸淫化工行业的物化,充满了鲜明的行业特色,又简洁扼要的明确了学校24字的培养目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青岛科技大学也是目前我通过网络所能搜索到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最全面、最知名的地方高校。
(三)通过青岛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的启示。一是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网路搜索上,“橡胶品格”已经和青岛科技大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学校的别名或者代名词,既体现学校学科特色,又表明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可喜的是,当前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花了相当篇幅来讲述,可以说,当前,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处于最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样要牢牢把握特色发展。石培哲书记明确提出,我校的校园文化要“航空文化做主题,多元文化为基础”,这个论调契合高等院校多元文化碰撞、观点荟萃的现实,是所有高校的共性,同时又突出了我校的个性特点。如何在展现多元文化基础上,更加鲜明的体现航空文化,就成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头号课题。显然,仅仅靠摆放几架飞机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宣传部成立了专家咨询组,群策群力,目前已经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并处于不断修订完善之中。当前,按照学校要求,我们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航空文化展馆的设计;按照学校VI要求,通过和党政办、基建处等相关部门协作,学校综合楼、教学楼等标识正在统一制作;校园航空人物雕像群、飞机重新涂装等景观提升工程即将进行招标......
最后,非常感谢学校在资金紧张、组织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安排这次培训,使我不仅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站位,了解到更多更大层面的宏观政策和理论,而且通过消化吸收,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从而工作动力倍增,自愿和我的同事们一道,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郑航校园文化建设和整个郑航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服务学校打基础上台阶跨越发展中发挥后勤作用
——“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
后勤管理处处长 李胜伟
2016
年7月28日
-
8
月2
日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与全校处级以上干部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现将收获、体会汇报如下:
一、主要收获
1、集中学习:29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做了“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的专题报告;下午,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做了“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的专题报告。3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做了“国际热点与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的形势政策报告;下午,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就“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做了经验交流。31日上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展立新做了“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的专题报告。
8月
1日
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学义就“高水平大学需要一支什么样的管理干部队伍”作专题报告;下午,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就“双创教育”做经验交流。
8月
2日
上午,北京市教委黄侃做了“北京高等教育改革新思考”的报告。
2、小组讨论:
7
月30日
晚上19:30,在校长大厦八楼会议室,我们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学习培训,结合世情、国情、校情,结合“十三五规划”、审核评估,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3、参观考察:
7
月31日
下午,专门组织全体学员到卢沟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大家参观了坐落在北京丰台区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来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1937年
7月
7日
,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参观后,深刻感受到我们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快速发展、和平崛起的任务有多艰巨而繁重。前事不忘、知耻后勇。不忘历史、反对战争,面向未来、珍惜和平。
学习间隙,我还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隔壁的“北京印刷学院”参观了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以印刷技术为主题,陈列历代有代表性的印刷品、印刷技术设备和相关的原材料,以显示印刷术在发展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传播科学知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心得体会
1、高扬信仰之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只有坚定信仰信念,才能有矢志不渝的精神支柱和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作为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理想信念植根血脉、融入灵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保持应有的政治定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做合格党员,要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将信仰坚定作为首要标准,自觉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2、践行为民宗旨。《荀子》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对领导干部来说,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怀赤子之心,永葆为民情怀,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作风上联系群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丢,矢志不渝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造福。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对党负责、为民谋利;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让群众得实惠。
3、敢于担当负责。北宋苏轼在上书宋哲宗的奏折中有言:“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意思是遇事不可退缩,要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强调干部要有担当和判断。作为领导干部,敢于担当要有胸怀天下的气度,更要有带头冲锋的勇气。要坚持实事求是,对中央决策部署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对世情、国情、省情、校情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吃透上情、把握下情。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急难险重问题,既要敢于迎难而上,更要冷静沉着思考。要坚持统筹推进,对每一项工作都要通盘考量,不谋不做、先谋后做、谋定必做。要主动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做到“懂发展、想发展、会发展”。在学校爬坡过坎、跨越提升,既要打基础又要上台阶的关键期和攻坚期,真正成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干部。
4、深化综合改革。当代中国的鲜活实践表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一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当前形势下,高等教育加速改革,各高校竞相超越、挤压竞争,我校面临着种种困局和难题,也只能在改革中寻找出路、在发展中寻求突破。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观念一变天地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按部就班、不思进取,只能是死路一条。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体制,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规矩一立大如天。任意任性、无法无天,不遵章守纪,不仅会害了自己,也会毁了学校事业。再次要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倡树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风气一正力无边。绝不能让那些不想干事、不愿干事、不会干事、胡乱捣事的人得势、得力、得利,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最后要进一步聚焦主业、关注民生,不呼隆、不折腾、不忽悠。民心一得天下归。学校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也必须是师生。要让广大师生尝到甜头、看到奔头、有所盼头。
5、站位学校全局。站位决定方位、高度决定力度。我觉得,后勤工作必须强调三个站位,即站位学校全局、站位师生诉求、站位后勤事业,核心是站位学校全局。学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教学是基础和根本,学科科研是核心和关键,后勤服务是条件和保障。2015年底,学校根据新的形势和需要,设置了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主要目的在于理顺职责、加强管理,完成由经营管理型后勤向服务监管型后勤转变,建构“一甲多乙”的后勤管理模式。
总之,后勤是学校的后勤,学校是大家的学校。学校的爬坡过坎、跨越提升,既打基础又上台阶,必须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齐心奋斗,后勤责无旁贷、勇力争先。
“干部能力提升与作风建设”培训心得
会计学院院长 王秀芬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于
2016年
7月
29日
至
8月
2日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郑州航院“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颇丰,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体会
本次培训活动,是学校组织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与工作实际结合最为紧密的一次干部培训,内容求真务实,训形式丰富多样,授课者均为国家知名高校的领导、高等教育专家及相关领域权威。从培训内容来看,既有宏观层面的学校规划制定、国际发展环境与我国外交策略、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北京高校教学综合改革及教学管理经验等,也有微观层面的本科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经验、高校干部管理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介绍,涉及领域广泛,使接受培训者均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内容,并进而引发思考。特别是已经卸任高校领导的报告,既总结了工作经验,又结合卸任大学领导后的深入思考,让人深受启发。
从培训的形式来看,既有专家的宏观形势分析报告,也有案例经验分享,还有分组讨论和实地参观等形式,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精炼,指导性、针对性很强。通过系统学习上述教学内容,使大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拓展了思维视角,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培训收获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校的重要地位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
教授在《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的报告中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职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并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大学培养的人才要具备:有知识(知道事),包括谋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知识;有能力(会做事),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有责任感、有爱心(做好事),要为自己着想,为他人着想。他的报告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全面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南京大学谈哲敏副校长介绍的南京大学“三三制”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及取得的实效,听后感触很深。像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都在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着想的理念,我们应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反思。
(二)深刻领会了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学义同志在“高水平大学需要一支什么样的管理干部队伍”的报告中指出:在大学中,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关键,管理是保障;管理干部应做到本行是内行,不是本行不外行。中层管理干部都应定好位,不能只遇到难题才找领导解决,要有主动开展工作的谋略;请示问题要带着方案,带着思路,要对事件有一个从本岗位专业角度理解而得出的想法和处理方案,而不是事事请示校领导该如何做。中层干部有时应该比校领导考虑得更多、更全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关工作应该推着校领导向前走,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管理干部更应转变观念,应该有较高的管理觉悟,树立服务的理念,将为广大师生做好各项服务作为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要体现求真务实,从而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
(三)发现了工作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开拓创新
把工作当作一种研究学习,我将持之以恒坚持行动学习,结合本职工作进行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学习,充实自己,全面提高,从而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性开展工作,沉着应对并灵活处理和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2.树立管理服务思想,求真务实
端正心态,心存高远,追求卓越;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兢兢业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巩固并提升培训成果,促使自己在岗位上切实抓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为持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贡献力量。
3.修心不止,让工作热情源源不断
首先,修公仆之心,让工作成为一种快乐。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我们要多付出、多奉献,无论是精力还是时间,抑或是金钱。但如果有一颗公仆之心,再多的付出也无怨无悔。其次,修进取之心,让工作成为不断上进的台阶。学校二级学院领导既是管理者又是教师,必须是两方面的能手,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科研或管理的失衡。因此,自己既要继续站好三尺讲台,履行好教师职责,更要认识到自己在管理上的“先天不足”,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加强学院的制度建设,走“依法治院”之路。
从国家层面强调依法治国,从学校层面也越来越强调大学章程的作用。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从上至下越来越重视制度的作用。作为学院的管理者,理应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努力走“依法治院”之路,让学院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中,走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根据会计学院实际,需要抓紧制订或者修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制度》、《教授委员会工作章程》、《教师考核聘任办法》、《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事项津贴分配办法》等。在制订或者修订制度的过程中,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二是要充分发言民主,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5.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以身作则,与党总支书记一起,带好学院的领导班子。一方面积极对新任班子成员的管理工作给予指导,合理分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紧密围绕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学院核心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学院的发展。作为院长,我应该处理好行政等事务性工作,制定好学院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营造学院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文化,特别是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学院核心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尽职尽责完成好分管的各项工作。
6.强化行政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要强化行政人员服务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核心工作的意识,并不断提高服务的能力。主要途径包括:加强行政人员的交流,包括与其他单位行政人员交流、本单位行政人员内部交流等,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加强行政人员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转变行政人员意识,不断提高能力。
总之,在当前学校和学院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本人一定要针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带领全院教职员工积极探索,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同心同德,为实现学院发展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学改革:山高水长,任重道远
——培训心得体会
会计学院副院长 吴琳芳
7
月29日
至
8月
2日
,有幸参加了我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们努力进行教学改革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
北师大
钟秉林
教授的《大学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提出,根据高校目前发展的现状,更新发展观念是先导、明晰发展定位是基础,突出发展的重点是关键。在发展中要抓好学科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优良的大学文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模与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我们教学改革找准了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的
柯炳生
教授谈到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时,认为大学应该培育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才,知识不仅要有谋生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生活的知识,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这种新观念为我们的教学改革为我们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南京大学
谈哲敏
教授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针对大学本科教学面临的的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高水平教师大学本科中投入不足,科研第一、教学第二,研究生教学第一、本科生教学第二的失衡现象和不注重基本教学规范,随意性大的失范现象下,认为如何提高人才的竞争力,提出了南京大学三三制改革在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设置、转专业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我们为南京大学的改革的勇气和力度感到震惊和钦佩。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应该大刀阔斧,不拘泥于形式和藩篱,同时也有了深深地危机感:再不改革,我们学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教学管理作为其子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改革,其中核心问题是高教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因此必须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通过培训学习,结合我校的教学管理改革的实际谈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与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思想
坚定教学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思想,教学管理水平也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由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转变。教学管理部门应注意排除繁琐事务的干扰,充分发挥其政策指导、检查监督的职能,逐步将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由教学过程转移到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度管理和教学结果管理为主的体制上来。另外,教学管理要由约束型管理转变为引导型管理,由指挥转变为服务,为教学扫清障碍,帮助师生出成果出人才,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教学管理意识。
二、教学管理队伍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建立一支既熟悉业务,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且懂得科学管理理论和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1、教育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
我校目前的教学管理工作很多是专业教师转岗,具备教育管理学历和背景的人很少。教学管理的工作包含的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些工作对于没有教育管理背景的教师来讲,很难一下子适应。往往熟悉整个教学流程管理最起码需要一年以上,因此及时引进具有教育背景学历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我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非常迫切。
2、保持教学管理人员良好的身体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重,常常加班,且当前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任务增加了,工作节奏加快了,身心压力就更大了。因此必须使教学管理人员保持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担负起来自多方面的工作任务。
3、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
对在岗的教学管理干部要进行培训提高,根据这支队伍的组成和各自特点及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如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教育管理专题讲习班、研讨班、组织考察其它高等院校,脱产或不脱产攻读在职硕士学位等。这样会使教学管理人员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促使他们把理论学习与教学管理工作实践和管理改革研究结合起来,增强他们将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一)建立激励奖励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教师的参与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为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及积极性,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教学管理改革更好地实现。
1、实行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制度。对教师教学质量可以进行校、系两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评估过程中,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可获得课堂教学效果优秀奖,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在教学评估过程中效果不好老师进行帮教。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的教师进行批评与处罚。不能是好的不奖,差的不罚,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丧失殆尽。
2、实行主干课程带头人制度。在明确每门主干课带头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选拔年轻的课程带头人,确定导师制订培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培养出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课程带头人,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课程建设奖励制度。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应对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或集体给予表彰奖励。
4、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对教师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尤其是对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要给予较高的奖励,加大奖励力度。
5.评选年度十大优秀教师,给予重奖。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针对教学质量好,学生评价高,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每年评选出十位表现突出的,给予重奖,以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建立约束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1、实行领导听课制度。校领导、各学院的领导及教务处的有关领导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都要深入课堂听课,掌握一线教学的一手材料,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对任课教师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与督促作用。目前这项制度在我校一直实行,但需要监控实行效果。
2、坚持督导组听课制度。目前学校成立校、院两级督导组,对每学期开课的教师进行听课,效果很好。这种制度汇集教学效果反馈的信息,帮助和促进每位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作对稳定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督导结果的反馈需及时到位。
3、强化教务管理,坚持检查制度。学校教务部门要进行更多形式的日常教学工作检查,掌握教学综合信息,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和调控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中。
4、坚持教学工作评价考核、奖励制度。根据评价指标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宏观控制。教务部门按照评价考核指标对各院系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对教学工作成绩不达标的要罚,对于突出的院系部给予表彰奖励。
5、实行“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不能仅仅针对教师,还要针对教学管理和教辅人员进行约束,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工作又一重要内容。因而,采取措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积性是十分必要的。
1、实行学分制。实行学分制其目的在于转换教学管理机制,打破统一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每个专业中指定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加强教学。按有序与搞活的原则优化一定百分比的选修模块。学生结合自己的志趣,可自由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我校目前的学分制,必修课比例很大,选修课比例小,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小。
2、实行辅修制。在社会需求规律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在加大选修课程比例的基础上,更要实行辅修双学位制,使培养的人才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复合,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目前我校招收双学位的专业不多,应该放宽限制,允许更多的专业开展双学位辅修教育。
3.放松转专业的限制。目前我校的转专业限制很严,使得很多对本专业没有兴趣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南京大学三三制的做法,我们可以适当地放松学生转专业的限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空间,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面临着2018年审核性评估的紧迫任务,又适逢发展的新机遇,教学管理改革对我校人才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对比国内其他高校,我们的差距不小,任务还很艰巨,自己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很多工作需要深入完成,教学改革的工作,山高水长,任重道远。
适应环境变化,谋划并做好通航专业建设
教务处处长 颜敏
2016
年7月29日
-
8
月2
日
,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层干部培训,听取了金灿荣、黄侃等多位专家的报告。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更多的高校改革信息和经验。其中,尤以培训的最后一天讲座中,北京市教委黄侃的一句话对我触动较大。他说“郑州航院名不符实,实际上就是经济管理类院校,与航空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最近的‘大改驾’还与航空有关”,这句话虽然尖刻令人难以接受,但却指出了我校面临的尴尬处境。这恐怕也是我校2018年审核评估要面临的人才培养现状与学校办学定位符合度的问题。在培训开始的前一天,7月27号我带领教务处、航空工程学院和民航学院领导一起考察了中航工业通飞华北公司,非常巧合的是,当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考虑黄侃对我校的评价以及国家通航产业发展的政策变化,反思我校从中航集团下放到地方以后的发展状况,我对我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航学科专业有了些许的思考和琢磨。以下从我国通航产业政策的变化、我校与区域环境的对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错位发展——与通航学科专业建设相关的“校校、校企、校所、校政”协作育人项目设计三个发个面阐述对我校发展通航专业的不成熟的看法。
一、我国通航产业政策的变化
5
月17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进一步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作出部署,并提出“三个五”的目标,到2020年,建设50个综合或专业示范区,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实现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
7月
27日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一系列利好给通用航空产业打开了新天地,以国家《指导意见》为基础,对空域(天)、机场(地)、通航运营(用)、制造(器)四个通航产业领域进行研究,分析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成绩和问题, 这似乎可以成为我校错峰发展、剑走偏锋的途径,就是发展通航飞机的设计、制造、运营、服务等。而军机、大型民用客机我校无缘与北航、南航、西工大竞争,我校可以走轻型飞机的研发设计、制造,以及轻型飞机用于通航市场的运营管理和服务的路子。我校可以依托中航集团走通航产业综合发展的路子,即,既有轻型飞机的设计、制造,还有其使用,即运营和服务(比如飞行和空中交通管理、机场管理)。
另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各省市结合自身情况先后发布了通用航空产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2015年至今,全国多个省市先后发布了支持通用机场建设的相关规划。浙江省出台《浙江省通用机场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新改建各类通用机场41个;四川省出台通用航空产业子规划,到2020年将建设30个以上的通用航空机场;江西省发布《江西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新建15个通用机场;广州市印发《广州市通用航空发展规划(2016~2030年)》,将建各类通用机场37个;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计划建设5个县通用机场等项目;云南省组织编制《云南省航空网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及通用机场布局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新建各类通用机场50个。
河南省发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林州、西华等通用机场建设, 2020年全省通用机场数量达到15个以上。郑州航空港战略部署到目前主要是发展了物流,通航几乎无影。河南省在这一方面发展显然滞后了。在河南与中航工业有关的两家单位(郑航、郑飞)之一——郑飞也主要是生产导弹挂架的公司,与飞机制造几乎无关,与通航更没有关系。所以在河南,只有靠郑航来通过与中行通飞华北公司等的合作来占领河南、河北的通航市场,而河北的高校没有一家能像郑航这样可以与中行通飞华北公司合作。所以,郑航和中行通飞华北公司校企合作正好可以优势互补。中航工业集团计划打造一个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通用航空华北产业基地”,基地除了承载石飞整体搬迁项目,更要发展全面的通用航空服务,实现中航通飞华北公司从单纯的通用航空制造商,向通用航空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份转变。
8月4号中航工业通飞分党组撰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统筹社会资源,借助外部力量,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培育基地,形成统一、规范、标准的培训体系,实现基础课程标准化、专业课程模块化;要落实与国内办学机构合作成立“通用航空学院”,重点培养通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我校也应该重视这一利好消息,有所行动。
二、我校与区域环境的对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
生态学不仅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而且兼具方法论的意义。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将生态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运用到高等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开启了研究高等教育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关照当今的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教育学家阿什比(Ashby.E.)在1966年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他“经过对欧洲高等教育在印度和非洲国家的移植和发展的研究,得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的著名论断”,认为高等教育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也认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机构,与环境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因为只有活的东西才能这样尽管充分保持它们的个性,同时使它们自己服从和适应形式和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与文化传统、社会制度、自身的历史背景等具有天然的联系,应“理解大学自身内在逻辑所产生的滞后性”,使大学在渐进式的发展中,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唯有使自身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而专业发展是地方高校保持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关键。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中,高校是社会的子系统,专业是高效生态系统中的细胞。
现代大学专业的建设应具备独立联合、稀缺性、竞争与互涉的生态特质,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着共生与竞争的关系。美国教育史学家劳伦斯.A.克雷明(Cremin Lawrence)认为,“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是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都有机地联系着,这种联系又动态地呈现为统一与矛盾、平衡与失衡的状态”。专业是高等教育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
对于地方院校,区域环境是影响其生态位的外部基础,人才培养是大学生态建设与区域社会互动中不可避免的行为方式,专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的生态因子。若专业建设局限于脱离区域环境的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中,花盆效应将会使其生态阈值下降,生态幅变窄,生态价下跌。但是,由于教育生态平衡的周期性,加上教育的效果滞后,专业建设的平衡失调在一段时间内呈隐性,一时难于显示出来,如果我们不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平衡与失调规律,主动观察、分析,并采取超前对策,能动地加以调节,将会付出昂贵的代价。”我校自2000年从中航集团下放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融入河南高等教育领域和区域社会经济,孤芳自赏,坐实了并任由花盆效应在我校“发扬光大”。
自2000年我校从中航集团下放到河南省时,就应该考虑名实相符问题。原来郑州航院之所以叫航院,是因为是隶属于航空部。2000年从航空部脱离之后,还叫航院就已经名不符实了。如果从那时开始就着手发展与航空相关的学科专业,郑航也许就是真正的郑航了。所以,上与航空相关的专业是必须的,此其一。
其二,现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面临的形势已经很严峻了,郑航无法与北航、南航、沈航、昌航等相比,但是又非上航空专业不行。如何在夹缝中找到郑航发展的方向?抓住通航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看来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唯一机会了。北航、沈航、昌航都没有从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角度打造他们的专业,南航虽然是从全产业链发展了其学科专业,但并没有涉足通航运营所需的轻型飞机。所以比较而言,郑航通过与中行通飞华北公司等合作,建设与通航发展相关的全产业链的专业和学科是非常好的时机。
可喜的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与国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合作,积极引进航空制造维修企业,重点发展航空电子仪器、机场专用设备、通航飞机研发与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加快推动穆尼飞机零部件制造、以色列IAI飞机零部件制造、友嘉涡轮发动机生产基地、加拿大加德直升机运营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南航航空维修中心、航投卢森堡航空维修库建设,培养高素质航空维修人员,提升现有维修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引进格瑞克航材保税贸易等项目,建设航材供应中心和航空设备制造产业园。加强与上街通航试验区、登封市通用航空产业园联动发展。到2018年,航空制造维修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亿元。”
因此,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信念,坚持“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落实“管工并重”的学科专业发展建设思路,应本着“错位发展”的理念,做好与通航学科专业建设的“校校、校企、校所、校政”协作育人项目。
三、错位发展——与通航学科专业建设相关的“校校、校企、校所、校政”协作育人项目设计
不同高校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应该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我校通航学科专业发展的定位、目标、近期相关工作及长远规划是:
1.发展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航空工程学院为核心,以民航学院发展为推手,成为国内通航学科专业实践者、通航学科专业链健康快速发展的推动者。
2.发展目标。用5-10年的时间,航空工程学院及相关工科学院做深做强,具备研发和维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实力的通用航空主流产品或零部件的能力;民航学院及非工科学院做广做宽,实现相关专业布点到位并具备国内竞争力;民航机务维修、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营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成为省内第一并具国内影响力的品牌专业,真正实现航空为本、管工并重。
工科和非工科专业发展策略的不同,源自我校两类学科专业发展现状——管工不并重且工弱于管。截止2016年3月3号,我校有73个(十二五末即2015年为68个,2016年增设1个专业、3个方向、1个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其中:管理学专业(19个)所占比例26%,工学专业(27个)所占比例37%。管理学招生规模所占比例28.4%,工学专业招生规模所占比例42.5%。从规模来看工科类专业并不弱于管理类,那么如何理解工弱于管呢?从另外一组数据来看便知,我校三个省级重点学科、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航空企业知名高管顾惠忠、田岷、白小刚、李耀、吴光权、李建军等均来自管理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中航通飞华北公司副总经理苑鸿飞是我校物资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我校自从2000年中航集团下放到地方后,之所以一直在中航集团保有一定的口碑并与之还有紧密的联系,也主要得益于这些管理类专业的校友。实际上我校是靠这些航空企业的知名校友而让“航空”二字真正得以体面的存在。只有当提到的郑航知名校友有一半来自工科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特别是航空工程学院的学生,才是真正的管工并重、航空为本了。从中也可以看出,人才培养之于高校的重要性,一个高校会从其培养的高质量校友身上获得50年甚至上百年的声誉。
3.近期相关工作
(1)校校合作——北航-郑航大改驾飞行学员项目实施相关工作
成立工作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北航-郑航大改驾联合培养的各项工作,完成大改驾项目飞行学员的选拔和班级组建、教学实施,确保我校大改驾工作的正常启动和开展。完善大改驾飞行学员项目培养方案。
(2)校企合作——与通航企业协作育人工作的开展
配合学校推进我校与通航华北公司战略合作框架相关协议的签订工作,开创航空工程学院、民航学院相关学科专业与通航华北公司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开展与中航直升机昌飞公司合作洽谈工作,促进航空工程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
开展与郑州机场集团的合作洽谈工作,促进民航学院的发展。
了解中航通飞与国内办学机构合作成立“通用航空学院”的工作计划,并努力介入。
(3)校所合作——开展与608所、中国通用航空产融协同发展创新联盟合作洽谈
围绕通用航空企业投融资方案设计及落实、通用飞机的线上与线下交易和金融服务、为通航企业提供防灾、防损或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为通航企业拟定投保方案、对金融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同行企业投资风险评估报告、通航飞机资产评估与管理、通航业务财务管理咨询和飞机租赁业务咨询等业务开展案例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及专著的出版等,促进我校航空金融、航空保险等临空经济方面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
(4)校政合作——与民航总局联系
近期落实飞行技术专业申报工作,从远期来看,力求取得民航总局多方面的支持。
(5)全方位合作——航空系统实习联合体年会承办、组织和协调工作
承办、组织和协调“全国航空系统厂(所)、院校实习联合体第十六届年会”工作,并以年会为契机,做好航空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我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尤其要加强我校新设的航空民航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4.远期规划
(1)中行通飞华北公司成为我校的校办工厂。
(2)在航空港买地专门建设郑州航院——通用航空学院,校园内建设生产或维修车间、小型机场、跑道、停机坪,买1-2架直升飞机,雇佣教练员兼驾驶员。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心得
经贸学院院长 杨波
7
月29日
至
8月
2日
,郑州航院“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功举办。 此次培训以“干部能力提升与作风建设”为主题,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级官员、教育专家、知名高校校长、一线教育教学专家组成主讲团队,从大学规划、人才培养、外交战略、教学改革、高校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多个方面作了八场专题报告。教学内容丰富紧凑,专家讲座精彩纷呈。培训期间,各位学员围绕培训内容,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表达了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强烈愿望。
7月
31日
,全体学员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锤炼党性,接受革命洗礼,加强了全体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规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谋划出来的
一个单位的发展规划,如果制定的比较合理,经过多次的反复论证,就能起到凝聚人心,对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向作用。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认真论证,写出来后,无法形成共识,也无法更好地指导实践。一个人尚且不能完全自发地发展,作为一个上千人的单位,更要通过规划,有组织地发展。但规划的写作,实际上是一个单位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结合外界的环境,从一个较大的方向、较长的时间段上来对一个单位该向何处发展、该如何发展,如何在发展中配置资源。如何在发展中处理好原有的特色、优势与新的形势之间的关系,等等。
一个比较好的规划,需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需要站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反复思考、谋划。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有一个识解,总认为规划并不重要,写出来即可,如果形势发生变化,可以随时调整。经过参加我校“十三五”规划的讨论,再加上这次学习,我对规划的体会和认识比原来要更加深刻了,也体会到“规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谋画出来的”的含义。在制定经贸学院的规划中,我也会按照这个思路,争取把这个规划写好。
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永恒主题
在当下,各个高等学校竞争非常激烈。以前一直听说一流大学最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通过听讲座,才认识到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两所在国内一流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在介绍自己的学校发展时,介绍最多的,都是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对于科学研究,协同创新等工作介绍的倒并不多。这实际上,反映了一流高校在科研、学科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之后,正在花大力气,通过各种办法,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建设反哺到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的责任更加重大,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大变革,也要求高校根据人才需求的量和质,调整和探索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求在高校竞争当中取得一席之地。
一所高校的资源有很多种,学生资源和校友资源是核心的一种。学生在校内是我们的教育、服务、管理对象,同时也是我们的富贵资源。走出校门之后,校友就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他们发展地好,对学校的声誉、形象有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他们也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发展,也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气。在专业发展、队伍建设、学生就业,等等方面,要充分联系校友,发展校友作用。
三、地方院校找准定位非常关键
高等学校基本可以分为这么三类,归教育部、归某部委、归地方。这三类高等院校的发展思路、发展环境、发展路径有较大差别。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质,找准定位,不能盲目去跟别的学校,特别是不同类的高校攀比。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根据这个定位去谋划,去配置资源。
找准定位,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古西腊哲人云:认识你自己。这本身就说明认识自己最难。对于一个高校来说,认识自己就更难。青岛科技大学下放到地方上后,根据自己原有的学科、专业、人才等优势,积极为省里经济、产业、社会发展对接服务,不但发展没有受阻,反倒是通过与地方结合,发展进入快车道。
我校作为航空部属院校,在划归到地方后,曾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认识自己,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发展方面产生过一段时间的迷茫。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经过大量调研,反复研讨,提出了“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发展思路,对融入航空产业、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要求,提出了建设河南省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的目标。这种基于外界环境、自己资源,提出的发展思路,很好地凝聚了人心、汇集了资源,必将为我校落实十三五规划提供了非常好的大方向。
四、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这个时代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时代。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热潮。一些高等学校也纷纷开始推出创新创业的课程,加大对创新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分量。在河南省内,黄河科技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做得有事有色。这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对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参加学习班之前,我对创新创业教育只是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参加学习班后,才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学校中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一个新事物,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社会的创新创业对高等教育的一种时代要求。高等学校在做创业教育的时候,要紧紧依托于其所在专业和学科,让其优势与特色的专业、学科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创新和创业。如果不和其自身的专业、学科优势相结合,这种创新创业就很难真正大面积地成功。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创新创业教育要在摸清自己的专业、学科长项之后,有序地开展。对于我校来说,我们有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个机构能够成为相关航空技术的转让和孵化器,如果能把这个平台运用好,就能把我校在业内的一些技术优势或整合技术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对于文科院系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部分依托于现有的专业和一些业内资源,也可以依托,或是与学院其他专业整合资源来开展。当然,从当前创业来看,没有专有硬技术,进行创业的失败率较高,但比较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让学生培养创新和创业的意识,可以更客观、更理性地去看待创新创业活动,使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降低创新创业的失败的可能性。
总之,这次培训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也很广,我从几天的学习中,收获到不少新东西,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这些新的想法和思路,我将在当下的工作中认真运用,在本职工作中把工作干好。
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尹润锋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及能力提升”培训班,利用5天的时间集中学习、充电,时间虽短,但受益颇多。期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我们精心安排了8门课程,从高等教育的战略到战术、从我国高等教育的过去到未来、从宏观教育到区域教育、从高校领导的科学性到领导的艺术性,既有理论高度和深度,又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改进具有极大的帮助。培训结束后,结合本次培训所学,我对学校的发展和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
一、关于学校发展的几点思考
1、速度。我本人非常拥护和坚决支持学校党委的发展思路与理念,就是为建设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而努力奋斗。但是,很显然我们的速度不够快,以我身边熟悉的工作为例,今年5月份大量的辅导员已经转岗或升迁去了别的部门,但是我们新招聘的辅导员却迟迟不能到位,像我们土建学院有3000多名学生,只有3名专职辅导员,与国家教育部1:200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我们要实现既要打基础又要上台阶的目标,在短时间超越竞争对手(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我们就要加速、加速、再加速,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质量。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质量至上的准则。质量是任何单位的生命线,不能因为速度快了,建设大楼、引进博士、优化师资和培养学生的质量就降低了。相反,我们不但不能降低要求,还要加强各方面的质量监督。
3、协作。都说团结就是力量,但是在利益面前,部门间、科室间、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反而愈发困难。尤其是我们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职能部门近40个,教学院部超过20个,难免在团结协作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学生课堂上课的学风问题,不能把责任简单归结为教师教的不好或者辅导员管理不善所导致,而是应该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教务抓好教师上课质量,学工抓好学生的纪律等等。
4、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核心在于凝心,只有凝心了,才能很好的聚力。这里的凝心就是一个单位的核心价值观相同或者相似。其实不论速度、质量还是团结协作,这些方面出问题根源就是一个单位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存在冲突。在学校现阶段,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包容与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这个核心利益相冲突的小部分价值观,而是需要携手相同的核心价值观,跨越发展。
二、关于自身工作的几点思考
1、要坚持学习、适应发展要求。从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过去的211和985工程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双一流大学的创建,这是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旗帜。另一方面来看,航空经济飞速发展,作为航空类院校,如何与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快速融合。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新领域、新政策、新理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把握方向,才能更好的为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2、要提高站位、增强大局意识。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政治学习,及时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的指南针,时刻放眼学校发展的全局,不做可能对大局产生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的事情,坚决破除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3、要思路清晰、提升业务素质。一名出色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扎实的业务素质。要勤于思考,善于制定计划,对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把握准确。同时,必须具备管理部门所具备的必要知识,不能外行领导内行,如果专业不扎实,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引领整个部门路线就会发生偏差,讲话、做事、方针、政策甚至会闹笑话。
4、要开拓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不论是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人才培养,几位老师都在自己的授课中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创新”一词。创新不仅是我们教育领域长谈的词语,也是企业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创新的意识我们都有,但如何创新,尤其是如何在自己固有的日常工作中创新,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习惯性的思维认识,放弃权威主义、形式主义,给员工犯错(试错)的氛围,逐步养成大胆思考、突破创新的新格局。
总之,5天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多,我也认识到,学习是履职的第一需要,要把学习当作开展好工作的前提,好学、勤学、乐学、善学。通过学习、思考、钻研,不断提升个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业务熟练程度,不断提高服务师生的意识和能力。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廉洁勤政,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